我天生“为食”,基因大概来自我爸。80年代末90年代初,到广州、石岐的高档酒店茶楼吃饭还算是奢侈消费,他不时将努力攒下来的收入,带一家人去“见世面”,为我日后发展成一名“吃货”奠定基础。
我一直坚定地相信,在中山这个1800万平方公里的小城市里,像我这样的“吃货”一定很多很多。早在2009年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当年前三季度我市城镇居民食品消费在整个生活消费支出中占39.72%,比重最大,其中,人均在外饮食支出1607.33元,同比增长了13.29%。可见,这真是一座“吃货”聚集之城。
中山饮食资源丰富,综合频道《生活大玩家》改版后,我有幸将兴趣作为工作,幸福地游走在寻觅美食的路上,也从幕后走到幕前,跟大家分享我和朋友的烹饪经验。
正因为是“吃货”,所以对出品对镜头都份外认真。将心比心,我懂得坐在电视机前看美食节目的观众是多么期待且火眼金睛。试想,一道煲上几分钟的汤,跟熬制一个半钟的老火汤能有一样的汤色吗?一道汁液凝固的牛排,能勾起观众食欲吗?因为要求真实,拍摄一条饮食稿的时间比其他题材要长。比如拍摄《野外炮制特色炊鸡》时,我和负责摄制的黄海劲跑到板芙的深山里采访、拍摄烘托背景的镜头,还有主人公捉鸡、宰鸡、炊鸡的场景等等,花了大半天时间,成片仅仅5分钟。然而在制作片子时,围观的同事说:“我孩子都没看过宰鸡呢。”“这鸡好好吃的样子,看到肚子饿。”我和阿劲听了,就会油然地升起满足感。
正因为是吃货,所以喜欢创新。除了试吃外,我还负责采编“玩家食疗馆”、“玩家甜蜜屋”、“玩家大厨房”等版块。几个爱吃之人一起碰撞,也创作了几道《生活大玩家》专属点心与靓汤。比如近期播出的“鲜桑叶海螺汤”,原本并没有出现在拍摄任务单上。因为意外发现市场有新鲜桑叶出售,临时和嘉宾王冰洁医生商量使用这道少见的时令菜。尽管我们都没有烹制过鲜桑叶,但是凭借对食材属性、味道的把握,以来自茂名的新鲜海螺、肉片、雪菊搭配,成汤竟也味道鲜美,还具有清热明目效果,而且反响不错,当中的满足感难以言表。
正因为是“吃货”,所以爱好“分享”。还记得拍摄“我家贺年菜”系列时,采访了曾经给多位国家领导人制作菜肴的温泉宾馆前餐饮部经理麦坤良。拍摄当天一早,他旧下属们专程开车接我们到三角镇。这些当年的小厨师,如今或成“大腕”,或提前退休享受生活,但那份对“食”的钟爱依旧。一路上,说起一些藏在巷子的好食店,恰好大家都知道,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后来他们还给我提供了好些觅食宝典。
写过美食专栏、出过书、做过美食调研课题,现在做饮食版块,我在中山书写着属于“吃货”的幸福,故事未完,精彩待续……